在鬧市街頭,經常有美容院工作人員拿著卡片拉客,以免費美容誘惑顧客體驗。在江蘇南通的啟東市就有這樣兩家美容院,竟然給顧客涂辣椒油造成皮膚過敏假象,哄騙甚至威脅顧客購買產品、服務。9日,這兩家美容院的股東、經營者、美容師等14人因涉嫌強迫交易在南通的啟東法院受審。公訴檢察官指控這14人涉嫌強迫交易罪,不少人將面臨3年以下有期徒刑,當天法官未做出宣判。據悉,這也是江蘇近十年來首例美容業強迫交易案,或開免費美容陷阱入罪先河。
案情
女孩被忽悠辦下2.2萬元美容卡
今年3月8日,葉鶯去啟東市匯龍鎮逛街時,被發傳單的一位小伙攔住,說三八婦女節當天憑傳單可在一家叫“法國歐克萊美容院”的機構做免費美容,還能免費領一份歐克萊產品試用裝。禁不住對方的熱情推銷,葉鶯跟他去了。
在美容院,葉鶯被帶進一間2平方米左右的房間,美容師說要做皮膚測試。隨后,葉鶯的臉上被涂了種粉底,美容師拿一個金屬探頭在她面部按摩起來。“你皮膚肯定不常保養,雜質、沉淀物堆在里面,皮膚都變黑了。”美容師遞來鏡子,葉鶯看到嚇了一跳,皮膚真是黑的。
“測試做完,皮膚會很干,我們有營養水保養,10元一瓶。”美容師說,葉鶯當即從錢包抽出10元錢。葉鶯在接受按摩時,一位自稱美容院經理的人過來了,她查看葉鶯腹部后,就說葉鶯腹部寒氣太重,勸說她做護理。“辦卡免費,今天婦女節,你做臉、做腹部、做胸部一起打完折就2.9萬元。”經理說。葉鶯既擔心皮膚,又覺得挺貴,不想辦卡。可經理勸個不停,葉鶯便說現金不夠。“你有卡么?我們幫你去取錢。”經理說。當時葉鶯躺著,就把卡遞過去,告訴對方密碼。她卡里有2.2萬多元,而美容院的人幫她取出了2.2萬元,很快經理就幫她辦好高級VIP卡,說每個項目一年做24次。
葉鶯回家后,家人都說她被騙了。葉鶯和家人多次找到歐克萊美容院,想讓對方退錢,但都被拒絕。無奈之下,葉鶯只好報案。
打擊
多名嫌疑人被抓
其實,葉鶯并不是唯一報案的人。2010年下半年以來,啟東警方陸續接警,稱位于匯龍鎮的歐克萊、歐麗妍兩家美容院存在欺騙、誤導顧客消費者的行為,與顧客糾紛不斷。與此同時,當地工商部門也多次接到對這兩家美容院的投訴。
在調查中,警方發現這兩家美容院經常用欺騙、引誘,甚至威脅、恐嚇的方式強迫顧客交易,且交易數額較大,有明顯的強迫交易犯罪嫌疑。2011年5月22日,啟東警方開始對這兩家美容院突擊行動,抓獲包括美容院股東、經營者、導購、美容師等共20多名嫌疑人。
據了解,22歲的陳威是歐克萊、歐麗妍兩家美容院名義上的老板,實際上他與25歲的杜曉峰、21歲的程海都是合伙股東。平時陳威會做美容院管理工作,讓母親魏翠華幫忙管理歐克萊美容院。
從2010年9月1日開始,歐麗妍美容院招募了多名男導購和女美容師。導購以免費服務為誘餌,將顧客忽悠進門,美容師會帶顧客去做皮膚測試,涂黑顧客的臉謊稱存在毒素。如果顧客懷疑,會繼續涂辣椒油造成過敏假象,嚇唬顧客稱如不用店里產品和服務,將會導致紅腫、毀容等嚴重后果。
美容師還說手機輻射會損害美容院的機器,以防止顧客撥打手機。如發現顧客的錢沒帶夠,他們就會讓顧客說出密碼,由他們的人帶卡出去取錢。
庭審
兩家美容院強迫交易135人次
涂辣椒油也是暴力體現
12月9日上午,啟東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強迫交易案。陳威等14名被告受審,多名導購被另案處理。14名被告中,除了三名合伙股東是男性,其余全是女性。這些人中不少是親屬關系,如陳威和母親以及程海夫妻、杜曉峰夫妻。此外,有兩名美容師在案發時都是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
當天只有程海一人請了辯護律師,辯護律師認為程海等人并未使用明顯暴力強迫交易。公訴人當場反駁說:“他們在顧客臉上使用辣椒油,導致皮膚灼熱、變紅,這就是暴力體現。進入美容院后,強迫不準用手機,雖然不是打耳光、動手,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暴力。”
這14名被告人被控采用暴力、威脅手段,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擾亂市場秩序,都構成強迫交易罪,情節嚴重。在量刑意見中,公訴人建議處以有期徒刑3年到拘役3個月不等的刑罰,并處罰金。
騙人伎倆被一一拆穿
公訴人還特地宣讀了偵查機關的一份情況說明。破案過程中,偵查人員特地走訪了有一定影響力的美容連鎖店,咨詢了資深美容師了解情況。資深美容師用自己的手部皮膚做實驗,在涂“明艷”粉底再用金屬探頭按摩后,也呈現黑色。美容師解釋說,“明艷”粉底含有較多重金屬汞、鉛,經含鐵儀器摩擦后會變黑,是正常化學反應,而非顧客皮膚毒素。而手機也不會影響儀器,美容院只是為防止顧客打電話求助而已。另外,公訴人還解釋了過敏的情況,因為減肥膏含辣椒油,涂在皮膚敏感的面部很容易有灼熱感,過敏并不稀奇。
經查,從去年9月到今年5月,歐麗妍美容院強迫交易93人次,涉案金額18.9萬元。歐克萊美容院則強迫交易42人次,涉案金額13.4萬余元。
涉案者曝“忽悠”細節
庭審中,陳威說,“不光我們,全國各地還有很多美容院也都采用這種經營方式,要不怎么留客人呢?”被告席上,8名女被告是兩家美容院的所謂美容師,她們沒有從業資格證書,也沒系統學過美容。美容師小羽說,在顧客掏錢包買10元的營養水時,她們會偷看錢包里錢、卡多少,繼而視情況推薦產品,“比較有錢的,就推薦收費高的。”
在美容院里有不少客戶資料,除顧客姓名、年齡等,還有工作單位、家庭地址,這都是美容師與顧客聊天套出來的,以此確定顧客是否有消費潛力。
觀點
此案或開“免費美容陷阱入罪”先河
“近十來年,我們還沒辦過這類型的強迫交易案。”審理這起案件的法官陸濤說,盡管美容行業的消費糾紛不少見,但消費者不是忍了,就是投訴給工商部門,很少報案,而這次是因啟東警方接到很多報警,發現情況嚴重,所以立案偵查。
“強迫交易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但情節嚴重的才會構成強迫交易罪。”陸濤說,比如非法獲利數額較大、多次強迫交易、社會影響惡劣、造成嚴重后果、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等。在這起案件中,歐麗妍和歐克萊美容院的涉案金額都是十幾萬元,但陸濤認為實際肯定更多,因為報案的只是少數。近年來,美容美發行業的此類糾紛呈現上升態勢,陸濤認為,這起強迫交易案件若宣判的話,肯定對整個行業產生重大影響。陸濤說:“我們會考慮對啟東的美容行業協會發出司法建議,同時也希望工商部門能加強監管和規范。”
(文中涉案當事人系化名)
延伸
律師建議
南京引入此“判例”
其實不光啟東,南京街頭的“免費美容”也很常見。南京不少律師建議,既然刑法明確規定了強迫交易罪,而且江蘇已有先例,為彰顯法律公平統一,建議南京也將此行為入罪。
故意只給顧客“做半邊臉”
南京市民張女士就被“免費美容”忽悠過。美容師向她推銷一種“激光祛斑”項目,說免費做讓她感受。在被照過“激光”后,張女士的半邊臉明顯白了。美容師建議張女士再做另一半臉,花費1000元左右,而如果想取消,也需七八百。“他們故意做一半,讓你掏錢。”張女士試圖打電話被制止,對方說不允許打電話,手機輻射會影響到美容院儀器。無奈之下,張女士刷卡800元讓臉部恢復了原貌。
其實,新街口附近落入“免費美容”陷阱的人還有更多。網上曾流傳過一個“負責任的導游”的提醒,其中明確提到“不要在南京做‘免費美容’”。雖然也有顧客報警,但警方很多情況下只當做消費糾紛處理。工商部門承認美容院欺詐消費者、強制消費的投訴案件特別多,但由于“取證難”、監管部門職責局限、無法形成“合力監管”等原因,也難有力打擊。
律師希望南京將免費美容陷阱“入罪”
其實,此類行為被以涉嫌強迫交易罪追究刑責,在上海早已有判例,南通的案例并非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既然江蘇省內已經有司法介入,南京是否也能重拳出擊呢?
記者采訪了南京的幾位律師,大家意見基本統一,那就是在有法可依的社會環境下,為實現法律的公平原則,對于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是不存在區分的。“刑法的規定是統一的,關鍵看執法機關是否能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一位律師說。在具體談到設“免費美容”陷阱的美容院是否構成強迫交易罪時,幾位律師也指出必須需要看具體行為、情節進行定性。一位律師認為,公檢法等部門是相互制約的,他希望各執法部門能合力打擊此類犯罪。如果啟東的強迫交易案宣判,大家肯定轉而看南京怎么辦。“當然,確實這類案件在證據收集等方面存在難度,所以被害人一定積極報案,這也有利于司法機關收集證據、采取行動。”
相關鏈接
上海首次追究
設美容陷阱者刑責
一家黑店打著 “免費美容”的幌子將女性請進會所,以各種理由要求顧客辦下價格不菲的會員卡,或消費明顯高于市價的所謂美容護膚品,甚至威脅不掏錢不準離開。5月7日,上海市松江警方抓獲王某等24名嫌疑人,一舉搗毀了這家黑店。經審訊,查證強迫交易案件40余起,涉案金額100余萬元,其中有23人因涉嫌強迫交易罪被刑事拘留, 1人被依法取保候審。這是該市首次以強迫交易罪對設置 “美容陷阱”的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責任。據上海法治報
□通訊員 顧建兵 錢暉
快報記者 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