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礙很多人使用信用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擔心其安全性。雖然目前有核對簽名、設置密碼等手段,但在國內,持卡人丟卡、掛失前被人盜刷的情況卻比比皆是。記者獲悉,萬事達卡國際組織去年已宣布亞太地區消費者對非授權交易享有“風險零責任”的保護,但目前國內只有兩家銀行接招,絕大多數銀行則對于“信用卡掛失前風險由誰承擔”,選擇“集體失聲”。
據了解,在國外,銀行基本上承擔了持卡人因上述情況導致的損失,而國內目前還未達到這種水平。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資深副總裁暨中國區總經理江威娜此前表示,萬事達卡去年就在亞太地區宣布推行“風險零責任”條款,所有持亞太區發行的萬事達卡品牌卡的消費者,對非授權交易可享有“風險零責任”。
按萬事達卡國際組織與中國會員銀行簽訂的協議,上述條款也應該從去年7月起開始執行。然而,絕大多數國內銀行對此沒有公開承諾。只有極少數國內銀行開始嘗試為持卡人信用卡掛失前的盜用損失埋單。廣發銀行去年推出掛失前48小時失卡保障計劃;招商銀行(16.46,-0.63,-3.69%)也推出“失卡萬全保障”功能,掛失前48小時內發生的盜用損失,將由銀行承擔。其中,普卡最高1萬元,金卡1.5萬元,白金卡全包。
在英美等發達國家,掛失信用卡前24小時內的盜用損失,持卡人只需負擔最高50美元或50英鎊,其余部分,除非銀行能證明持卡人有明顯的過錯,否則均由銀行負擔。記者調查后發現,多數持卡人不知道萬事達卡的這一免責規定。一位李女士告訴記者,早前她的信用卡丟失被盜刷后,銀行向她催要卡賬,她只能自認倒霉。
業內人士認為,如今銀行業已全面對外開放,中外銀行間比拼的主要是服務,若信用卡掛失前的損失責任不能與國際接軌,中資銀行很可能流失那些對此有顧慮的中高端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