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筆記本之后,重慶再造千億產業鏈
10月25日,重慶市與富士康舉行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及模組簽約儀式,并計劃再造一個幾千億元的產業鏈。
富士康在渝第二投:液晶電視
“3年前,富士康、惠普與重慶市政府簽約,在重慶生產筆記本電腦,3年下來重慶以筆記本電腦為代表的IT產業成為帶動重慶經濟高增長的主要動力。”重慶市市長黃奇帆10月25日在“重慶高新智能電視模組與整機一體化研發與制造項目”簽約儀式上說,這一次富士康在重慶投建的液晶電視項目,將對重慶IT產業具有“里程碑”意義。
儀式舉辦方提供的通稿稱,本次簽約將確定富士康在渝投資生產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模組與液晶電視整機,年銷售收入將超過120億元。其中300萬臺中有150萬臺高清觸摸電視將出口到歐洲市場。
黃奇帆在該儀式上提及的富士康在渝的該投資項目將年產300萬臺液晶電視,且這類“液晶面板觸摸屏電視在國內還沒人能生產”。
富士康總裁郭臺銘稱,他選中重慶進一步投資,主要是看中重慶市政府的執行力較強,他所投資的其他省市中“還沒有一個是市長親力親為抓投資項目的”,因為是市長親自抓項目,審批程序巨幅縮減,“兩層樓總比四層樓好,一個項目很快就能有具體結果。”
郭臺銘還稱,選中重慶的另一個原因是,該公司工會的調查其已經投資的幾個地方的結果顯示,重慶獲得了工會打分的最高分,原因在于重慶市不僅能給員工提供政府公租房作為住宿,且是“先蓋好了房子等你來,還能給員工解決城市戶口,這讓我們可以安心搞企業”。
2009年9月29號,富士康、惠普與重慶第一次簽約,投建年產2000萬臺筆記本電腦。一舉推動重慶市從零開始,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面建成后,年生產筆記本將達到1.2億臺。
這些筆記本電腦產能全部達產后,將產生大致8000億元工業產值。而2009年時,重慶市全市所有工業的總產值,也不過8000億元。一個筆記本電腦基地,在短短幾年時間中就將該市工業總產值翻了一番。
黃奇帆昨天稱,“3年下來,因為跟富士康、惠普的合作,重慶從無到有地形成了年產5000萬臺筆記本電腦、3000萬臺打印機、2000多萬臺的臺式電腦,這就相當于1億臺應用終端,加上100多萬臺的通訊設備,再加上500多個零部件生產廠,到今年已經形成了2000多億元工業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