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衛生部獲悉:2010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門診量15.4億人次,占醫療機構門診總量的26.4%,與2005年比較,兩類機構門診量增加7.4億人次(增長91%),所占比重提高6.7個百分點。 新醫改以來,基層醫療機構的實力得到大幅提升,有利于解開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死扣”。各地基層醫院就診情況究竟怎樣,本報記者分赴北京、上海、湖北、浙江等地,進行實地探訪。 北京:基層就診率5年增7倍 2010年,北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年診療人次不斷增加。2010年為3629.1萬人次,與2009年相比,增長7.78%。
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毛羽透露,隨著社區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北京到基層看病就診人次的比例已經從2006年的5%,提高到現在的42%。
目前,北京市覆蓋城鄉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初步形成。全市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27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901個(含899個標準化建設的村衛生室)�;具_到城鎮居民、遠郊平原和山區居民分別出行15、20、30分鐘以內可及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市區兩級投資約30億元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基本設備標準化配置。
上海:大處方在社區消失了
記者從上海市衛生部門了解到,2010年上海社區門診7342.23萬人次,同比上升14.9%。社區占全市門急診總次數構成比也逐年上升,2006年占33.18%,2009年為37.36%,2010年上升到38.36%。
從1997年開始,上海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8.6億元,共改建2678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上做到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在中心城區,市民只需步行15分鐘路程就能找到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在農村地區中心村或大的自然村,都建有一個村衛生室。
在社區衛生中心,大處方、大檢查基本絕跡。目前,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推行“收支兩條線”管理,醫療衛生服務由政府埋單。此外,2007年起,上海推出了社區服務中心門診診查費減免政策,大大減輕患者就醫負擔。據統計,上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急診平均費用117.88元,比二級醫院平均水平低 40.30%。
上海市衛生局有關人士表示,上海將進一步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網底”作用,加快社區全科醫學、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全面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使居民在社區可以獲得良好的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同時,探索實施社區家庭醫生制服務,使家庭醫生逐步成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湖北:構建“15分鐘服務圈”
近些年,湖北各地多方夯實基層醫療衛生網底,基層醫院就診人數逐步上升。據統計,2009年,湖北全省共有鄉鎮衛生院1182家,門診總人次為3929.39萬,比上年上升12.86%;社區醫院共1133家,門診總人次為1633.21萬,住院總人次為16.44萬,病床使用率比上年提高20.51%。此外,全省村衛生室門診量為6102.33萬人次,平均每個衛生室為2724人次。
湖北省衛生廳有關負責人說,要改變“往大醫院擠”的被動局面,就要建好基層醫院和配好醫護人員,使居民能夠放心前來就診。據了解,2010年湖北全省實施基層衛生建設項目1740個,規劃總投資95.6億元,截至去年底已經完工1170個。培訓了1500名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師,為全省無執業醫師或貧困地區的鄉鎮衛生院招聘40名執業醫師。
2011年,湖北省力爭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達到標準化水平,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建設標準,70%的村衛生室達到標準化建設。組織開展2000名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師培訓項目,保證每個鄉鎮衛生院平均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推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管理,構建社區衛生“15分鐘服務圈”。
浙江:過半患者基層就診
2010年,浙江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門、急診人次占醫療機構總門、急診人次的53%。
為了群眾就診更便捷,浙江省全面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據了解,2010年全省新增中央投資基層衛生項目55個,其中縣級醫院12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3個,爭取中央資金2.11億元。省級財政安排8000萬元,支持120家欠發達地區鄉鎮衛生院建設;安排1500萬元,兌現了第一批鄉鎮衛生院基本達標的8個縣(市、區)“以獎代補”政策;安排9170萬元,支持各地推進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另一方面,通過制度設計,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逐步建立政府補償機制和績效工資制度。省財政2010年共安排鄉鎮衛生院人員補助資金2.75億元、村衛生室運行補助資金0.67億元,市縣級財政累計補助資金7.47億元,基本確保了新制度下基層醫療機構的正常運轉。
浙江省衛生廳副廳長王國敬對記者說,醫改實施兩年來,“強基層”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進一步加強保障,核心是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如何加強基層衛生人才建設。當前,浙江省加大了財政投入,全面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達到夯實基層、保障基本的目的。 (白劍峰 王君平 王有佳 張志峰 顧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