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員工租自如甲醛房,兩月后白血病身亡的消息,成為輿論焦點。自如表示,將積極配合司法部門工作,也會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根據家屬意愿進行安撫溝通。在被指推高房租之后,又陷甲醛風波的自如,四面楚歌。人們在憤怒的同時,也陷入了深深的憂慮——我住的房子甲醛超標嗎?如果因為甲醛超標生了病,又該找誰賠償?
甲醛超標,租客患白血病,索賠不易
2018年7月13日,37歲的阿里員工王某在北京去世。今年1月,他入職阿里,彼時體檢各項身體指標正常,包括血常規,各項數值均在參考范圍內。
5月初,他入住杭州的自如公寓,7月初感到身體不適,回京檢查后確診白血病,7月13日去世。他病逝后,妻子來到杭州,對那套自如公寓進行檢測后發現,屋內甲醛超標。目前王先生的妻子已經起訴自如,當地法院已立案。
甲醛測試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
不過,王先生的妻子想要成功維權并不容易。雖然甲醛屬于第1類致癌物,我們也知道甲醛超標損害健康,但由于醫學水平所限,目前人們對白血病發病機制難下定論,也無法確定甲醛超標和白血病存在因果關系。
公立綜合三甲醫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李振宇,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白血病的病因復雜,涉及環境污染、基因突變、電磁輻射、病毒等�,F有研究表明,室內甲醛污染與誘發白血病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還缺乏循證醫學的證據。目前既證明不了“甲醛污染導致了白血病”,但也排除不了這種可能性。
甲醛污染與白血病的因果關系無法確定,讓不少人的維權索賠以失敗告終。據北京晨報報道,2015年,某孕婦入住自如公寓后,確診患白血病并引產,丈夫劉某檢測后發現室內空氣中甲醛、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濃度超標。
然而,法院均以原告未能證實空氣質量與患病因果聯系為由,拒絕支持原告的索賠請求。妻子去世后,劉某向北京市高院申請再審。北京高院認為,因劉某及妻子未能提供相應的舉證材料,無法證明前述因果關系,因此駁回再審請求。
甲醛超標,不只是租客要擔心的問題
一些人在痛斥自如“甲醛房”的同時,也在感嘆租房不易——出租的房子裝修材料不行,裝修完很快出租,自然容易甲醛超標。如果自己買房自己裝修,通風時間夠長,住在里面的人就不會受甲醛超標之苦了。
這種看法低估了甲醛污染的危害。2013年,清華大學調查了北京地區40戶家庭的室內甲醛濃度狀況,這40戶家庭兩年之內均未進行過裝修維護。調查檢測的結果為:40戶家庭中的甲醛檢出率為100%,甲醛濃度的范圍為17.8~185.7μg/m3,平均值為64.4μg/m3,有12.5%的家庭中甲醛濃度超標(國家標準為100μg/m3 )。
這些家庭中,房子最近一次裝修大多都是在前10年左右,依然有如此高的甲醛污染,甚至超標。個別家庭20年內從未重新裝修,而室內甲醛濃度仍然超標。
除了住宅,還有研究者調研了中國其他室內環境中的甲醛濃度狀況,例如酒店房間、KTV、辦公室、商場以及交通工具內部環境等等。詳細的結果在下表中列出:
這些數據表明,除了住宅之外,其他室內場所的甲醛超標狀況也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像酒店、KTV這種通風較差的場所,甲醛超標的情況更為嚴重。(來源:《知識分子》微信公眾號)
為何甲醛污染如此普遍?這是因為我國是甲醛生產和消費大國,甲醛的應用有非常廣泛,存在于在板材、家具、油漆、涂料、各種粘合劑、窗簾、磚縫甚至墻面、水泥里。甲醛的釋放時間也很長,日本橫濱大學一項研究證明,人造板中的甲醛釋放時間可持續3-15年。
家庭中可能的甲醛來源,圖片引用自fcanz.com
因此在中國,除了租客,房主們也很可能身處甲醛污染的環境中而不知——裝修好的房子通風幾個月,室內依然會有甲醛在釋放;房子一直沒重新裝修,但買了一件新家具,室內的甲醛濃度可能就不知不覺地“爆表”了。
為何中國甲醛污染會這么嚴重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出現了房屋裝修熱,室內空氣污染加劇。為此,中國也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家庭居室裝飾裝修管理試行辦法》、《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等,一些地方還出臺了地方性法規。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相關法規雖多,但缺乏可操作性,責任規定不明確,且多為部門規章或其他規范性文件,效力階較低,調整范圍過于狹窄。而室內空氣污染涉及環保、建設、質監、工商、醫療及司法機關等部門,職能分散,造成投訴難、訴訟更難。
此外,我國室內空氣污染的民事法律救濟仍有不足。如前文所說,由于白血病與甲醛超標的因果關系難以確定,不少人租住了甲醛超標的房屋后罹患白血病,維權索賠的請求卻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有律師認為,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顯然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這是常識,既然租客健康受損,出租方就應該承擔責任。
雖然目前甲醛超標與白血病之間的因果關系無法鑒定,但并不能就此排除兩者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如由原告來承擔無法鑒定所導致的訴訟風險,有違公平正義的原則。
法學博士落志筠還發現,在過去的裝修污染案件中,雖然也有判決裝修公司等相關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案例,但已有判決判定的物質損害賠償普遍較低,無法有效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想想也是,監管本就缺位,用了甲醛超標的材料,消費者生了病,甚至是白血病,企業也不一定承擔賠償責任。即使被判承擔責任,一般就是幾萬塊就能了事,違法成本如此之低,有企業堅持使用劣質材料,也就不足為奇了。
防甲醛污染不能只靠自救
在我國,一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就有人教大家如何分辨劣質食品;一發生強奸案,就有人教女生防身妙招;這次自如曝出甲醛房丑聞,又有人開始教大家如何除甲醛:在屋子里放活性炭,買空氣凈化器,買甲醛檢測儀……
且不說活性炭是有吸附量的,不能無限吸附;普通人很難判斷哪些空氣凈化器有廠家所宣稱的除甲醛效果,就算一個人足夠土豪,能不斷更新屋里的活性炭,買到能除甲醛的空氣凈化器,也難逃甲醛污染之害——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待在家里。
其實,20世紀60-70年代,室內甲醛等污染曾經困擾著西方發達國家,隨著各國不斷完善法律法規,規范裝修材料,加強室內污染物監測,其室內空氣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以美國為例,美國對于房屋裝修的安全檢查主要體現在源頭,也就是對裝修材料的規范。在嚴格的把關之下,美國民眾并不太需要擔憂甲醛的問題。美國環境保護局還制定了專門的《有毒物質控制法案》,并且開通熱線,隨時接受消費者的咨詢和投訴。
本世紀初,日本也曾出現過一次甲醛恐慌——由于一家大建筑公司所建造的房屋發生甲醛污染問題,導致很多人出現了長期過敏等癥狀。結果,鬧出甲醛問題的房地產公司立即受到處罰,法庭判決他們對居民須支付賠款。
日本的公寓房
此后日本修改了《建筑基準法》,這項新的法律中,對甲醛問題做了詳細規定,要求房屋建造或裝修完畢后,建筑商要將所用材料的種類及數量、甲醛釋放量等數據做成書面文件提交日本國土交通部。在裝修方面,日本也制定有嚴格的《散發甲醛之建筑材料的審查方法》,所有裝修公司必須依照它來準備裝修用品。
監管嚴明而有效,這些國家的企業一旦違規,不僅前途盡毀,還要面臨高額賠償。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然規矩生產。
有人估算,人的一生有90%的時間是在室內環境中度過。從這個角度看,室內空氣污染甚至比室外空氣污染更值得我們關注。而解決這一問題,肯定不能只靠個人自救,還需要國家承擔起相應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