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4月29日訊 (記者 姚毅婧)此前,中國網財經中心連續報道有關“美汁源飲料瓶蓋存衛生隱患”的事件。對此,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分析稱,很多企業為了節約瓶子材料的價格,從磨具上、工藝上都最大程度的減輕成本。
近日,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隨機選擇了若干瓶不同品牌的飲料進行實驗。結果表明,將10瓶未開封的美汁源飲料瓶口倒置,浸入墨水中約一分鐘后,再擦凈瓶身打開瓶蓋,其中的9瓶不僅瓶蓋螺旋紋上積聚了大量的墨水,甚至連瓶蓋內側也被墨水污染。
企業為節約成本瓶蓋偷工減料
董金獅說,消費者不知情,生產商家為降低成本,不愿意改變瓶體模具,都是無法推動瓶口螺旋處衛生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他透露,目前在技術層面上已經研發出了新的技術來改進瓶口的密封作用。但是,對于這項新技術大部分企業不愿意采納,因為政府沒有明確出臺規定要求企業要在螺紋口處密封。如果采用新技術,廠家面臨著磨具的更換,這樣就會加大成本的投入。
董金獅稱,很多企業為了節約瓶子材料的價格,在瓶蓋、瓶身上大做文章,從磨具上、工藝上都最大程度的減輕成本。第一,采取減少螺紋的方法節約成本,導致瓶蓋的壓力減小,密封效果就會大大折扣;第二,在瓶蓋上偷工減料,用的材料越來越薄,也會導致壓力明顯減小。“他們忽略了一點,這樣節約帶來的是食品的不安全。如果瓶子本身變薄,還會影響到飲料的保質期”,他表示。
專家揭秘飲料行業潛規則
針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塑料飲料瓶的螺紋口新技術,董金獅表示已有所了解,但強調不會給其做任何代言。并表示其之所以向記者說明目前飲料瓶口存在的衛生安全隱患,一是要讓大家了解這個問題,二是看用什么方法去解決,“而且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
董金獅爆料飲料行業的潛規則稱,現在飲料企業發現自己生產的飲料有問題時,并不會主動提出,一旦有消費者發現問題,涉事企業就會用“一瓶換一箱”的潛規則來打發消費者。他說:“這幾乎已經成了飲料行業用來息事寧人的潛規則。但實際上來講,這樣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網財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