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廣網寧波5月22日消息(記者李楊)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現在正是中藥材貝母的收獲季節,作為浙貝原產地之一的寧波市鄞州區,貝母種植戶們是如何炮制、保存貝母的?記者走訪調查中發現,“硫磺貝母”的數量可是不少,大多數農戶家里的存貨基本上都是經過硫磺熏蒸。
從寧波市鄞州區鄞江鎮到章水鎮,沿途隨處可見貝農正在采挖貝母,馬路兩旁,曬滿了初加工過的浙貝母。一趟下來記者發現,鄞江鎮的浙貝母顏色普遍看上去較灰,因為當地村民全部采用石灰來加工貝母;而到了章水鎮,這里曬著的貝母都是雪白雪白的。當地的貝農告訴記者,傳統的貝母炮制方法就是用石灰加工。現在,村里用硫磺熏和用石灰熗的貝母都有,主要還是看收購商要什么樣的:
記者:它為什么要用石灰滾?
農民:古代就是這樣搞的嘛。
記者:給它水分弄掉是吧?我看漳村那邊都是用硫磺熏的。為什么他們不用土辦法用石灰而用硫磺熏呢?
農民:反正有人買的話,反正總要有人搞嘛是不是。
記者:有商販一定要硫磺熏的?
農民:硫磺熏的賣相好。
據當地兩個購銷站的負責人介紹說,有不少客戶指定要硫磺熏蒸過的浙貝母:
記者:一般哪兒買的多?
負責人:一般我們就是安徽、廣州銷量大一些。
記者:哪兒買的多啊?
負責人:安徽的。硫磺熏過的銷量好。
寧波市鄞州區食品藥品監督局藥監科工作人員周南蘭介紹說,上個世紀80年代末,差不多90年代開始,硫磺熏蒸是作為一種新工藝出現的:
周南蘭:實際上1994年之前,硫磺熏蒸是作為新技術引進的,因為硫磺熏蒸之后容易保存、色相又好。不僅是浙貝母,其他中藥材可能都存在這個問題。本來他們稍微熏蒸一下可能也沒有那么明顯,但是就是因為過量,所以有些失去控制。
昨天下午,記者首先來到了寧波市鄞州區食品藥品監督局。藥監科工作人員周南蘭介紹說,二氧化硫熏蒸在1994年的藥典里是允許的,2010年版的中國藥典里就把這個方法取消了。農戶這一邊,超出了藥監局的職權范圍。這個主要監管責任還是在農林部門,因為這是屬于農產品初級加工:
周南蘭:那農戶這一塊超出了我們的職權范圍,我們藥監局不可能出面跟農戶說你不準,這個主要在農林部門。
而當記者來到鄞州區農林局的時候,產業指導科的徐武軍向記者表示,貝母的初加工肯定歸食品藥品監督局來負責:
記者:我們去了藥監局那邊,人家說這塊兒是歸咱們這兒管。
徐武軍:任何事情都要有依據對吧?我們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質量安全法哪一個、哪一句里提到了這個東西粗加工是我們的?沒有。
而寧波市鄞州區食品藥品監督局的洪副局長也說出了自己的難處,因為貝農大都是散戶種植,規范起來難度比較大:
洪副局長:作為藥監部門包括我們政府部門也是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真的很難達到預想的目的。貝農產業差不多占到市場百分之五十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