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個平臺的注冊信息、支付賬號等都與每個人的手機號綁定,用戶在獲得海量信息和生活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被泄露信息的風險。如今網上出現大量公然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情況,甚至僅憑手機號就能調查到機主所有信息。根據獵網平臺近日接到的一例詐騙舉報來看,這種黑色交易也可能被騙子利用,上演“黑吃黑”騙局。
假冒黑客販賣信息 環環相扣套取費用
前不久,全國性警民聯動的網絡詐騙信息舉報平臺——獵網平臺接到北京市民徐先生的舉報,稱自己遭遇了網絡詐騙,對方自稱是黑客,可以通過手機號碼查到個人信息,以各種名目向徐先生收費,隨后卷款消失。
據徐先生介紹,因為自己想要通過手機號找人,便在網上搜索相關服務,在一個網站中看到了手機號定位查人服務后,添加了對方的QQ號進行溝通。對方稱自己是一名黑客,能夠通過手機號查到該號主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地址等個人信息,費用只需要220元,且保證數據真實。
徐先生十分心動,立即將定金轉賬給對方,并將想要調查的手機號發了過去。不久后,假黑客給了徐先生一張截圖,稱信息已經查找完畢,但需要徐先生支付340元合約金,在保密雙方交易的情況下,一天后會將合約金退還。徐先生按要求付費后,對方向徐先生發送了一個壓縮文件。
就在徐先生準備解壓時,卻發現解壓文件需要密碼,徐先生質問黑客,對方則以第一次合作為由,要求他再繳納380元風險費,才能給其解壓密碼。無奈之下,徐先生只能按照要求繼續轉賬,隨后對方告知了解壓密鑰。但是徐先生發現密匙仍然不對,黑客又說需要200元破解費,將密匙轉換成密碼才能使用。這時徐先生意識到自己上當,立馬報了警。
網絡交易難辨真假 獵網平臺支招廣大網民
獵網平臺反詐騙專家分析,騙子利用用戶非法調查他人信息的需求,通過釣魚網站吸引用戶,冒充黑客提供調查服務,再以偽造的信息截圖獲取用戶信任,用押金、保證金、風險費、破解費等借口騙取用戶費用,用戶一旦相信騙子說辭持續付款,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針對此類騙局,專家向廣大網民提出了以下建議:
1.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他人隱私信息屬于非法行為,不要嘗試、相信此類調查服務;
2.不輕易相信陌生人所說的個人信息調查內容,發現類似的釣魚網站,要及時反饋給相關執法部門;
3.一旦遇到此類詐騙,應立即到當地派出所報警,并到獵網平臺110.360.cn舉報。
獵網平臺是由北京市公安局聯合360共同推出的,通過互聯網平臺和互聯網技術打擊網絡詐騙犯罪的創新平臺。截至目前,獵網平臺已與全國300多個地區的公安機關建立聯系,協助偵破100多起重大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涉案金額為1.7億元, 打掉了10余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大型詐騙團伙。網民可以通過該平臺向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舉報惡意程序、惡意網址、詐騙電話等。網民舉報的每一條信息,都將收入獵網平臺的大數據,為警方破案提供有效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