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變“競速賽場” 安全騎行知識要牢記
2024-08-27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當下的潮流運動中,騎行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隨著騎行圈的快速擴張,也出現了不少亂象,如占用機動車道、闖紅燈等危險行為,這些都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近日,一名11歲少年跟隨父親及自行車隊在雙向公路上騎行時不慎摔倒,進入對面車道后遭汽車碾軋不幸身亡,這一事件引發了熱議。
騎手無序競速帶來安全隱患
近兩年來,騎行運動在城市中迅速升溫。每到傍晚時分,城市里騎行的身影便多了起來,一些追逐競速的騎行給行人和機動車駕駛員帶來了困擾。
北京市某自行車俱樂部負責人表示,隨著騎友圈的迅速擴大,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特別是“馬路競速”帶來的安全隱患。“在開放道路上無序競速,是最讓自行車愛好者頭疼的社會危害。騎行本應是一項適合大眾的運動,但因一些自媒體的‘網紅’跨界參與,許多騎行新手盲目跟風加入,又缺乏相應的騎行基礎。龐大的新騎手群體淹沒了原本規矩的自行車群體,導致騎行亂象頻生。”
來自北京的金女士在晚上開車時,曾多次被競速騎行者嚇到。“有時會突然遇到自行車,還有人在機動車道騎行,這非常危險。”
一位運動自行車經銷商告訴記者,過去他的客戶主要是專業隊伍,但現在普通消費者購買專業車輛的情況激增,且這些新增的消費者大多都是新手,在未接受過任何訓練或培訓的情況下就開始組隊加入騎行。
多位資深騎手也表示,新手更熱衷于跟團“刷速度”,一些騎友甚至出現無視紅綠燈、蛇形變道等危險行為。騎友韓涵(化名)表示,大多數資深騎手都抵制這種危險行為,他會選擇水平成熟的隊伍和較為封閉的路段跟團騎行。“如果是競速騎行的話,應在特定路線進行,并遵守交通規則。在團騎過程中,騎行者也要遵循規則,例如前方騎行者不可以突然變道和剎車。雖然法律允許12歲以上兒童上路騎行,但12歲的小孩騎公路車是非常不妥的。”
微信截圖
多地協會制定規章
據了解,不少地方的騎友組織或自行車協會開始重視騎行亂象,并制定了相應的規范或章程來約束騎友的行為。
車手們在山間公路上騎行。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攝
安徽省廣德市自行車協會秘書長袁斌透露,他們每年都會召開安全騎行培訓會議,禁止在機動車道上騎行,不得在騎行中接打手機、拿出手機照相拍視頻,并要求騎友在騎行中佩戴頭盔和手套等護具。
某騎行俱樂部隊長王建新(化名)建議新騎手,盡量選擇專門的自行車道或風景道騎行,避免在城市機動車道騎行,“我們這邊有專門的自行車公園,這些地方路況好風景好,我們活動都首選這里。”
前不久,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發布消息,將嚴查騎行者在城市道路上競速行駛的行為,主要針對部分騎行者違法在機動車道甚至城市快速路上“刷速度數據”,或是采取無視紅綠燈、相互追逐、蛇形變道等危險行為的問題。目前,已有多個城市跟進。
有法律人士指出,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與非機動車限速相關的規定,只有“殘疾人機動輪椅車、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所以,對自行車的相關立法與規則亟待完善。除了補上相關立法的短板,城市應該修建更多的自行車運動道路,通過規劃接納這些需求。
資深騎友劉釗建議,相關行業協會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社會組織或者志愿者也可以通過開展公益活動,來宣傳推廣文明的騎行風尚,重要的是要形成社會氛圍。
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建議,除了騎友自律、協會約束、法律監管,還要加強騎行安全教育。“應該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就開展騎行安全教育,幫助青少年了解安全騎行的基本知識。”
騎行務必牢記這些安全知識
北京市某騎行俱樂部建議,騎行前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選擇合適地點騎行。騎行時,應選擇有騎行道的廣場或公園。在街道上騎車,務必走自行車道,嚴禁在車流中穿行。避免在人群中騎車,行人若被自行車撞倒,尤其是傷及頭部,很可能面臨致命風險。
二、車輛全面檢查。對自行車各部件進行全面徹底檢查,觀察其是否靈敏可靠,性能是否良好。
三、工具隨身攜帶。出發時,建議攜帶常用的修理工具,如扳手、鉗子和各種易損壞的備用零件。
四、裝備準備齊全。安全頭盔是保護騎乘人員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當事故發生時,頭盔可吸收大部分撞擊力,起到緩沖、減震的保護作用;色彩鮮明的騎行服能夠讓騎手更加顯眼;手套可以防滑,還可以防止手掌磨破皮。
五、守規則、遵秩序。騎行非機動車上路,要在非機動車道內通行;若道路未設非機動車道,應沿道路右側行駛。騎行過程中,要遵守交通信號指引通行,紅燈停,綠燈行,不搶秒、別走神,確保安全后再通行。此外,大型車輛轉彎時,前、后車輪的運動軌跡不重合,會呈現出彎月形狀的盲區。若此時處在這一區域,極易被絆倒、卷入車底,發生碾壓事故。
六、騎行年齡有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七十二條規定: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駕駛電動自行車和殘疾人機動輪椅車必須年滿16周歲。
保護未成年人出行安全監護人必須把好第一關,家長們務必做好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確保行車安全。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