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論壇】
今日,由華夏產業經濟研究院、北京民營科技促進會、TOS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圍繞:加快區塊鏈技術創新,推進數字中國建設。
中國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北京民營科技促進會會長王治國表示,數字中國戰略是國家戰略,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改革發展的新動力,技術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
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在會上表示,可持續的金融科技發展之道應該是勇于創新但固守金融本源,敢于變革但不觸金融安全底線,善于構建捷徑但不走旁門左道。他說,區塊鏈通過“共識協議”和編程化的“智能合約”,可以嵌入相應的編程腳本,從而實現價值交換的針對性和篩選性,以及價值交換的限制性或條件性,實現價值的特定用途。他強調,在區塊鏈金融應用場景中,技術性信任可以在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取代商業信用。但并非否定或去除傳統的信任方式,是用技術信任加持商業信用。這樣有利于維護和執行契約關系和契約原則,有利于維護金融誠信,十分契合市場經濟的需求。
在今日召開的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發展論壇上,中科院自動化所原副所長王飛躍表示,區塊鏈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可以碰撞出火花,而且會變成熊熊大火。區塊鏈智能是智慧經濟的基石,是對傳統社會治理方式的顛覆性變革。王飛躍作了題為《區塊鏈的本質與意義:現狀與展望》的演講,他表示,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區塊鏈作為未來新一代的底層基礎技術,其應用范疇勢必會超越數字加密貨幣而延伸到金融、經濟、科技等其他領域。他表示,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運用數據加密、時間戳、分布式共識和經濟激勵等手段,在節點無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統中實現點對點交易、協調與協作,從而為解決中心化機構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數據存儲不安全等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區塊鏈作為未來新一代的底層基礎技術,其應用范疇勢必會超越數字加密貨幣而延伸到金融、經濟、科技等其他領域。
科技部原副部長張景安:ABCD是科技創新的突破口: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組成了科技創新的突破口。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復雜的體系,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底層基礎技術,意義非常重大。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國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表示當下數字中國的建設是大趨勢,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在目前各國都在加強個人數據保護的背景下,區塊鏈為解決數據的確權與安全奠定了基礎,其應用可以遍布諸多領域和場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會上表示,區塊鏈是一個可以信得過的新技術,為中國信用經濟和信用社會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石;區塊鏈技術的全部生命里在于最大限度的實際應用;區塊鏈技術發展一定要理性、有序、規范的可持續發展。
【數字經濟與政府監管研討會】
6月2日消息,據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官方消息,V神于今日(6月2日)上午出席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主辦的數字經濟與政府監管研討會。參會嘉賓包括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在內的各大高校教授、副教授、研究主任。會議就區塊鏈金融科技監管展望、行業自律與法律監管以及區塊鏈產業未來發展趨勢這兩個主題展開。
數字經濟與政府監管研討會上,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區塊鏈方向學術帶頭人孫毅表示,“聯盟鏈有兩個特點,節點有準入機制以及用戶有身份標識。另外從監管思路上看,設立超級(主權、審計)節點,擁有區塊鏈網絡中地址/節點與實體身份的映射關系,具有上帝視角,發出監管指令,對賬戶、交易、業務進行實時監控。
中國法學會網絡和信息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漢華說,“區塊鏈是個中立的技術。我是做程序法的,任何人不能做自己的法官,自己說好不算,大家說好才算。各種區塊鏈會議的目的,是讓技術的、監管的、社會的、學術的聲音匯集到一起,互相理解,并努力達成共識。”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金晶指出,我們現行的法律體系是中心化的,也就是說立法執法都是中心化的,再怎樣分布式計算的一個技術設計,總歸是要去有中心化的監管。 第二,在前前后后在實踐中是需要去試錯的。所以一方面相關部門是在主動的設計規則,另一方面也是在發現規則、發現法。 第三從機制設計上來看,我們的法律合同法它比區塊鏈相比的話要更加精細。例如在履行合同時,合同法提供違約、解除合同在內的多種退出機制,但是在區塊鏈智能合約一旦開始就沒有辦法停止。這幾點是區塊鏈和現實法律之間需要適應的地方。
中國政法大學互聯網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指出,我們的數據是國家的戰略資源,無論生產和通訊,數據是經濟生活當中的內生因素,它會影響到經濟活動以及經濟增長。而保護數據一定要讓數據上升為權利才可以,這個權利既有正當性,也有必要性。數據可以成為權利的客體,首先數據權利是一種民事權利,其次,數據可交易可轉移,因此可以具備財產權的屬性。
中國西部互聯網與大數據產業分會會長、清數科技董事長、融數鏈創始人趙勇博士指出,現在我們的區塊鏈底層技術是很散的,并沒有一個統一完整的技術架構和分層架構,我希望來定義這個架構。為了解決美國、俄羅斯等各個國家的資源共享,首先要解決安全的問題,定義網絡安全基礎架構,核心是依托身份驗證。然后在把全球的數據計算資源協同起來,來進行調度和計算。同時現在缺乏一個公共的基礎平臺和架構,進行資源撮合。在全球去搜索符合你的資源節點,再把他們連接在一塊,進行一項協同任務的處理。
【上海區塊鏈懇談會】
今日,由中國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二次區塊鏈懇談會在上海并購博物館舉辦,會議討論區塊鏈應用場景和安全監管等課題。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蘇寧今日在上海區塊鏈懇談會上談到,近日習近平主席對于區塊鏈的肯定將對該技術的發展有極大的積極影響。作為銀聯原董事長,他表示區塊鏈對于支付領域有“顛覆性的變化”;在國家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中,區塊鏈可以幫助解決很多的技術問題。但是他也指出區塊鏈的應用案例少、不能處理高頻交易等問題,他認為區塊鏈還需不斷創新,才能有更廣泛應用,同時區塊鏈不一定適用于所有行業,所以一定要選定好方向;另外也不一定要應用區塊鏈的全部技術,可以只僅用一些已經成熟的技術來改變現有商業。
丹華資本創始董事長張首晟發表演講,他提到雖然區塊鏈技術根本上是一個記賬方式,但是其作用不容小覷。他還提到區塊鏈發展階段: 區塊鏈1.0主要關乎其記賬功能,對現有的金融市場產生改變; 區塊鏈2.0在于智能合約,將對現有的法律產生影響; 區塊鏈3.0將促進數據市場的產生,人們可以點對點地交換數據,使得在獲得統計信息的同時,保護個人隱私。 他提出一個方針,“民信立數”——在數學上建立信任,在社會科學建筑在數學上,將會對社會產生“根生蒂固的改變”。他認為,國際現行金融體系仍是西方的,但是中國可以抓住區塊鏈的這次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院教授曹輝寧表示:無幣區塊鏈沒有任何意義,是一條死路,因為無動力則無參與價值。他還提到區塊鏈行業目前的三大問題: 1.算力集中,4%的人掌握了全網96%的算力,甚至有大礦場的算力超過了50%; 2. 交易所成為集中財富的地方,但是部分交易所存在收取高額上幣費、機器人操縱市場等斂財行為; 3. 對區塊鏈技術一竅不通的人利用數字貨幣進行炒作,搜刮投資人的資金。
OKEx徐明星表示:通證和Q幣兩者發行技術不同,Q幣只在數據庫上發行,已經被中國監管部門接受,但是放眼10-20年來看,通證發行的數據庫和Q幣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同樣,他預測未來10-20年,美國公民作為儲蓄的將不再是美元,而是Facebook Coin等美國公司發放的To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