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十二年的艱難博弈之后,《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草案)》(以下簡稱“汽車三包規定”),終于正式出臺。
10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宣布:由今年年初就開始征詢意見的汽車三包規定開始步入正式實施階段。這意味著,“十一”之后所購車輛,如果出現問題,消費者將有權根據汽車三包政策要求汽車銷售方對車輛進行修理、更換甚至退貨。
“目前已有63家汽車生產者、5374個車型、22956個銷售網點在系統內進行了三包信息備案。”國家質檢總局新聞辦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而汽車三包專家管理系統、汽車三包備案與發布管理系統也已都全面投入使用,主要承擔汽車生產者三包信息備案、信息公開,及信息查詢檢索的功能。
“"三包"出臺后,在我們了解汽車企業和經銷商的意見時發現,多數人士認為,"三包"規定中的具體要求,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執行起來并不算困難。部分汽車經銷商還表示,不擔心執行問題,反而擔心按"三包"規定執行后消費者不接受。”對于“三包”政策出臺的意義,蓋世汽車研究院在其一份調查報告中表示。
“但新出臺的三包政策中仍存在著一些界定模糊、操作難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能否在未來妥善解決也直接決定了三包政策在未來執行上能否取得好效果。”其在調查報告中指出。
艱難破冰
對于中國的汽車消費者來說,用以保護其切身利益的汽車三包規定也可以稱得上是最為難產的一項法規法案。從最初2001年國家質檢總局準備起草汽車三包草案,次年組織召開汽車三包討論會到2004年底發布《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草案)》,并向社會征求意見,再到2005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再次召開汽車三包討論會,可以說,前后經歷了足足12年的“醞釀期”之后,汽車三包規定才千呼萬喚始出來。
在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蔣蘇華看來,汽車三包政策之所以能夠在這個時間點出臺,與我國目前汽車保有量數字的不斷增大密切相關。
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2年,中國車市再度成為了全球車市的翹楚。去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了1900萬輛大關,創歷史新高,連續四年蟬聯世界第一。不過,汽車市場的繁榮在給中國消費者帶來出行便利的同時,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弱勢地位也正在日益凸顯。
根據全國消協公布的數據,2012年投訴量居前十位的商品中,汽車及零部件已排在了第六位,中消協共接受相關投訴15173件,此外,在2012年底,“召回”一詞也再度成為了中國車市的熱點詞匯。數據顯示,當年國家質檢總局共對家用汽車召回71次,累計臺次達2765065輛,其中涉及18個進口品牌,12個合資品牌及4個自主品牌。
“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乏,中國汽車消費者的利益保護實際上已處在了法律真空狀態。”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稱。“而這一切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汽車三包制度的遲遲沒有出臺。”北京市消協副秘書長屈建輝說,在這種背景下,此次的三包新規可謂在實現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也給整個汽車行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自主積極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汽車三包法規的實行過程中,自主品牌的反響最為強烈。以東風裕隆為例,其規定在9月1日(消費者購車發票時間)起,東風裕隆納智捷旗下所有車型便將提前實施新三包政策。除此之外,東風裕隆納智捷品牌還將在3年10萬公里的整車質量保修基礎上,再推出價值5000元的“6615延長保修”服務,即針對車輛結構最核心的6大系統實行6年或15萬公里延長保修。而且該項服務可隨車轉讓,讓原廠的保修保證延伸至二手車市場。
此外上汽乘用車,針對2013年9月2日起,新購買榮威和MG的車主,也提前一個月開始實施響應汽車三包新規,同時旗下的榮威和MG所有產品將質保期再度升級至3年10萬公里的超長期限(遠高于3年/6萬公里的國家規定)。這等現狀也與數年前的情形形成了鮮明對比。據悉,此前汽車三包政策遲遲未能出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一開始征求意見時就遭到了很多自主品牌車企的抵制,因為它將增加企業生產質量、材料工藝等要求以及售后等方面的成本和困難。
“近幾年,諸如一汽、北汽、華晨、吉利等企業,都在生產環節上加強了管理,大部分自主品牌企業也都對旗下產品推出了延長質保期的政策。”全國乘聯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分析表示,由于意識到品牌形象的樹立離不開品質的提升,自主品牌在生產環節上已開始逐步進行改善,對供應鏈體系篩選等更加嚴格,這是自主品牌能夠如此積極應對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我們也希望通過三包政策讓消費者逐漸認識到自主品牌在制造和技術水平之上的提升,增強消費者對購買自主品牌汽車的信心。”一自主車企銷售負責人表示。
爭議猶存
不過,隨著汽車三包法案的開始實施,一些問題與爭議也開始浮現。“比如,產品的舉證責任與鑒定方并沒有明確提出,這也使得不少消費者懷疑三包政策在實際操作中的維權效果。”一位業內人士稱。比如,目前的“三包”主要針對為生活消費需要而購買和使用的乘用車,而家用汽車用于營運目的將不享受“三包”,有些單位為汽車營運、生產經營而購買的汽車產品,也不在“三包”范圍之內等。
此外,根據三包法案第二十一條規定:即在家用汽車產品三包有效期內,因產品質量問題修理時間累計超過35日的,或者因同一產品質量問題累計修理超過5次的,消費者可以憑三包憑證、購車發票,由銷售者負責更換。這對進口車來說就是個難題。眾所周知,進口車的周期比較長,從生產到經銷商手里,大概六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而配件從國外運過來也比較費時間,這就要求經銷商備很多的貨,甚至不長用到的配件,從而增加經銷商的庫存和資金壓力。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汽車三包相關法規的出臺也將是一把雙刃劍,除了倒逼廠家必須提升產品品質,并在諸多管理事項比如統一零配件名稱等方面與汽車三包接軌之外,汽車三包法也將成為解決汽車質量糾紛的依據,以此避免消費者激情維權、維權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