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于移動互聯網從業者來說,是痛苦的一年。從年初的Mary Meeker在KPCB年會上提到了移動互聯網“變現”(MONETIZATION)的問題,本就浮躁的資本圈開始對移動互聯網更加顯得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折射到IPO市場上,直接導致了近來幾家上市公司的不盡如人意。那么,移動互聯網真的如此不堪嗎?真的就不能變現嗎? 大浪淘沙 資本市場的冷淡,使得去年的寵兒們一下子回落到了冰點。我看到,很多去年拿到天使的小團隊,在今年未能拿到A輪而折戟沉沙。
現在再跟人們聊,再也沒有了去年的狂熱。從移動互聯網的無所不能,逐漸回歸到了理性的認識。
大部分的團隊散了,重新回流到企業里,但也有一部分堅定的人在這個冬天瘦身求變,砍掉了自己不擅長的,虛無縹緲的模式運作,轉而退到自己擅長的核心優勢—產品和研發上面,轉作2B市場,為企業做軟件外包服務,同時積累經驗,等待時機。
個人非常贊同這種態度。不輕言放棄,還沒到山窮水新的地步。身邊的幾個朋友,采用這種模式也都活得挺好。而且,還多了些厚重和務實。 能在冬天都活得好的人,春天來了,他們一定是領跑的人。雖然我不敢說他們會是最后的勝利者,因為那需要很多因素,但他們至少是一旦市場轉好,第一批領跑者。他們將更有經驗,更有競爭力!
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
移動互聯網依然有人掙錢 即便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移動互聯網領域依然有人賺錢。在去年福布斯發布的一份中國移動互聯網2011年營收TOP30名單里,看到很多熟悉的身影。大眾點評、宜搜、UC、飛拓無線等等。在名單里,粗略統計了一下,有大約35%-40%的公司是做移動游戲的,有約35%-40%的公司是做跟無線廣告相關業務的,剩下的是做其他領域的,占大約20-30%。 這基本符合現在的市場狀態。
移動互聯網可以賺錢,而且還在每年增加。 移動互聯網依然是未來幾年的巨大增長點 雖然移動互聯網市場較前幾年而言,更加正規化、規模化了,但比起互聯網而言,還屬于市場初期,依然存在由小變大的機會。 從移動互聯網用戶而言,到去年年底,全球已經有11億用戶。就我國而言,從幾年前的數千萬用戶,到今天的4-5億用戶,只花了短短不到5年的時間。而這一路程,互聯網花了近十年的時間。 從移動終端而言,全球保有量到去年底為61億部,其中智能手機的保有量為9.53億部。即便按照30%的手機占比將會替換成智能手機來計,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從全球移動互聯網的流量而言,在2012年的5月就已經占到了整個互聯網流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