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和家政服務,讓“銀發浪潮”老有所依
2023-02-21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養老和家政服務業是事關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領域。
長期以來,中國養老形成“9073”格局,即約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約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養老,約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如何在社區和家庭完善養老服務,顯得更加緊迫。
不久前,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民政部、商務部聯合印發《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稱:《行動方案》),我國將加強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建設,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
未來,“獨居”、“空巢”、“失能”等老年群體,一定會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依”。
2023年2月12日,甘肅省酒泉市金塔縣金塔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的護理員來到金塔鎮中杰村78歲的方立義老人家中,上門提供免費助浴服務。(中新社發 曹紅祖 攝)
人口老齡化嚴峻,養老體系建設迎來新機遇
根據2022年我國國民經濟年度報告,我國已逼近中度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65歲以上人口2097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9%。
“銀發浪潮”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挑戰,也催生著巨大的新消費潛能,為老齡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老年科研中心調查顯示,我國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種各樣現實的養老服務要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務的占25%,需要護理服務的占18%,需要聊天解悶兒的占13.79%,目前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總的滿足率只有15.9%。
老齡化社會的現實國情,需要更加適配的養老體系。此次印發的《行動方案》圍繞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提出了到2025年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工作的總體目標,以及四大方面、10項重點任務。
全國工商聯養老與家政服務委員會輪值主席、山東省工商聯副主席、新華錦集團監事會主席于曉怡說,在黨的二十大召開前后,國家為養老與家政服務產業出臺了多個前瞻性利好政策。從2022年10月起開始開展全國城市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在社區周圍建設便利店、菜店、家政網店、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站等,將形成“十五分鐘生活圈”。同時將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智能家庭終端互聯互通和融合應用。未來養老托育、家政保潔將鏈接社區周邊服務業資源,建設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務圈。
根據全國老齡工委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4.8億,消費潛力將增長到百萬億級,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達33%。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認為,老齡化是重要的民生問題,需要為老齡化群體提供相應的服務,此次印發的《行動方案》明確到2025年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的總目標,是從頂層設計方面提出政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也有助于推動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創新養老服務模式,托起幸福“夕陽紅”
面對老齡化帶來的“銀發浪潮”,近年來,多地推出規劃措施,積極探索助老護老新模式,用“智慧服務”賦能“老有所依”。
2023年2月16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阜溪街道興山未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為社區老人“云問診”。(中新社發 謝尚國 攝)
近年來,滁州市瑯琊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獲評“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
在紫薇社區養老服務站,里面功能區齊全,設置了老年食堂、書報閱覽室、文體娛樂室、康復訓練室、日間照料室、智慧養老生活展示等功能區。據介紹,該服務站建筑面積1505平方米2021年7月無償交由安徽國民養老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服務范圍內現有老年人3753名。
“老人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按這個按鈕呼叫子女手機,子女就能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在瑯琊街道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自主研發了智慧養老系統,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老年人提供居家監測、智慧康養、醫養康護等養老新模式。
為推動解決老年人養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社會參與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問題,努力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福建省婦聯下屬的福建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以老年人家庭為基本服務單位,依托家庭(家屬)和社區,有效運用政府購買服務資源,組建高素質專業服務隊伍,與社區緊密合作提供服務,不斷提升養老、助老、居家服務等專業化水平和服務效果,用“點菜式”家政上門服務實現貼心居家養老照護。
自2021年出臺《東莞市建設“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工作方案》,東莞逐步在全市建設了63個“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8個“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示范站,實現33個鎮街(園區)家政服務進社區、全覆蓋,有效緩解“不好找”的難題。據了解,“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是依托各鎮街(園區)黨群服務中心、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等社區現有各類公共服務載體或者員工制家政企業服務網點建設的,以“公益性+市場化”為原則運營,集“服務+培訓+就業+調解”功能于一體,致力打造“15分鐘家政服務圈”,實現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全鏈條式家政服務。
提升服務質量,推動產業體系現代化
“提升服務質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是此次《行動方案》中的關鍵點。”北京悅己居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杜輝坦言,長久以來,家政服務業面臨著既沒有行業標準,也沒有企業標準的窘境,很難找一個標桿行業或者是國家標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建立行業公信力,對于改善現有的困境有一定的現實作用”。
“事實上,做好居家養老服務,如何有效地進行宣傳、與老人建立信任度,對于提升服務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杜輝指出,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比較快,但很多老年人是按照自己一輩子固有的思維理念去考慮問題的,溝通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壁壘,因而國家宣傳引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動方案》中提出,推動將標準化知識納入養老、家政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建立以標準為支撐、覆蓋從業人員和服務機構的評價機制;促進養老和家政服務領域國內國際標準銜接、強化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支撐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
對此,于曉怡表示,國內中小制造企業已成為歐美日韓老年福祉制造業企業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一部分,如能將養老智能制造納入“專精特新”范疇,將真正推動養老與家政產業體系現代化。
于曉怡介紹,目前,數字化、信息化的老齡智能用品制造逐漸成為制造業新的增長點,比如,智能生活輔具、智能康復設備、可穿戴式產品、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產品機器人及類機器人設備、娛樂設備等。同時,要進一步促進醫療健康智能裝備的研發與制造。比如:自助式健康檢測設備、便捷式健康監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等。讓智能化產品適老化,讓適老化產品智能化,將助力養老智能制造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對于養老與家政服務業培訓來講,于曉怡認為,要充分利用工商聯對于養老與家政行業聯合指導的地位及民營企業規模優勢、機制優勢、技術優勢等,與有條件的大學、中專、職校等院校合作,建立系統的職業中專、大專、大學、碩士等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和開放教育體系,使養老與家政服務管理人員在學業上有上升通道,服務人員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加快服務標準研制 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養老和家政服務領域存在的標準不健全、服務不規范等問題,不僅給消費者帶來困擾,也制約著養老和家政服務業的發展壯大。
在1月18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一級巡視員國煥新指出,“為了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將強化多種形式的標準宣貫活動,設計制作宣傳圖解,在‘標準云課堂’開展專家講解,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網絡進行宣傳,組織開展專業培訓;加快基礎通用、行業急需、支撐保障類養老服務標準研制,特別是加快居家和社區養老、長期照護、智慧養老等緊貼人民群眾生活實際的標準研制”。
“從未來的發展方向上看,除了建立行業標準和服務標準,還應當將行業的監管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支持企業發展,避免產生行業亂象;根據需要建立相應的行業刺激機制,留住已有的人才,吸引可能的人才。”對此,杜輝有著自己見解。
當前,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不斷提升保障生活品質的標準水平,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要之舉。《行動方案》從支撐行業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3個方面提出重點標準制修訂項目,著力健全完善家政服務、家政培訓、信用管理等方面的標準,有助于引領養老和家政服務業走規范化、品質化發展之路。

掃碼投訴